家门口的医疗“国家队”助力三明医改再出发

2022-04-01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在过去这一年里,三明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推进医改再出发,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已初见成效。

       2021年8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三明市政府签约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山一院在医院管理、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8个方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加强合作共建。

 

       一大早,吴女士来到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名医工作室就诊,今天她预约到了从广州专程来三明坐诊的专家号,希望能把自己的陈年旧疾好好看一看。

 

 

       就诊病人吴女士:

       我是教育系统的,可能也是职业病,支气管有一定的问题,因为听说名医来了,我就想更有针对性地诊疗一下下一步要注意什么。

       为吴女士看病的是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谢灿茂教授,他是国内知名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谢灿茂教授这次来三明的时间不长,但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谢灿茂教授 :

       今天早上看看门诊,这是一个;第二个,下午会做个查房跟病例讨论,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给他们上一个小课。

 

 

       谢灿茂教授这次随同“名医名家三明行”来到三明开展诊疗活动,包含他在内的11位中山一院各科室专家要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开展门诊、手术、查房、病例讨论等活动,并对三明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授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谢灿茂教授:

       要按照我们国家呼吸危重症医学科的建设要求,尽量按照我们这个行业标准来进行配备,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的老百姓服务。

 

 

       中山一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2021年8月30日,三明市政府与中山一院签约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由此中山一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形成合作共建关系,从医院管理、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8个方面,加强合作共建。

 

 

       三明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周章彦:

       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我们的精细化管理、医疗技术以及科研能力,促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推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只要有时间,朱庆棠教授都会带着同事们一起查房,了解病人术后恢复的情况,叮嘱他们还需要注意的地方。作为首批驻点帮扶的专家,朱庆棠教授如今有着双重身份,身为中山一院副院长的他,现在还挂职担任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从去年9月开始,他就作为第一批驻点专家进驻三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挂职) 朱庆棠教授:

       来了之后发现,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建筑硬件、病房配置,还有手术室开展医疗工作的条件,其实还是蛮不错的,所以我也觉得三明人民挺有福的。一个是三明市重视在健康医疗方面的投入,另外在整个体制机制上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名患者因一场工地事故住进了三明市第一医院,前不久刚刚接受朱庆棠教授的手术治疗。

 

 

       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吴建顺主治医师:

       水泥喷射到(手部到腕部)肌肉当中,急诊就把它打开清创,发现血管、神经、肌腱都被水泥给腐蚀了,专家经验比较丰富,看到血管缺损了一部分,还给他做了血管移植,股前外侧皮瓣带血管蒂的血管移植。

       吴建顺医生表示,这样的手术在他们医院之前没有开展过,要做就必须转诊到上级医院。而朱庆棠教授的到来,让他们有了实施这项手术的可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挂职) 朱庆棠教授:

       在心脏介入手术方面,三明市第一医院原来是在电生理方面需要请专家来指导,那么现在基本上可以独立开展,在骨科方面,对于严重肢体创伤的保肢,现在也能够做到零转诊。

 

 

       除了中山一院派专家来到三明驻点,三明市第一医院也派出了不同科室的骨干前往广州进修学习。

       在手术室里,麻醉科李学山医生戴着一顶跟别人不一样的手术帽,这是他曾经在中山一院进修三个月的证明,尽管时间才短短三个月,但李学山觉得收获满满。

 

 

       三明市第一院麻醉科主任李学山主任医师 :

       我觉得他们的医疗服务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包括麻醉科的医生,应该说都是平时积累的一整套标准化的规范,所以他们有这个能力,值得我们医院、我们麻醉科去学习。

 

 

       中山一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合作共建启动半年来,其影响并不仅仅只惠及于一家医院,通过巡诊、讲座、授课以及云看诊、云查房等形式,各县总医院也能得到专业指导,让基层百姓零距离共享专家的医疗服务。

 

 

       将乐县总医院心内科肖春林副主任医师:

       他们利用他们自身的优势到我们基层去,可以把国内外一些学科的先进理念带到我们基层,通过讲课,还有科室的实际指导,为我们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指明一个方向。
 

 

       要实现医疗“国家队”与地市的紧密合作,让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除了派驻专家、名医坐诊外,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挂职)朱庆棠教授:

       一是如何借助科技,特别是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加强双方专家的沟通交流。二是将信息技术下沉到基层,从市到县乡村的网络里面。因为三明在健康管护体系、紧密型医联体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那么如何将“网底”织密、织牢,其实还是有不少工作要去做。

       2022年是三明医改10周年,从最初的“治混乱”“堵浪费”到现在的“建章程”“立制度”,三明在基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上,也在探索解决“看好病”和“大健康”问题。

 

 

       时任三明市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主任肖世宣:

       我们通过三明市第一医院与中山一院的合作共建,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广安门医院的合作共建,探索出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如何通过合作共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解决老百姓看好病,助力深化医改的新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我们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还是继续把卫生健康事业朝前发展,三明医改结合本地实际,正继续着它的探索,引入医疗“国家队”,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这样才能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坚实更可靠的保障。

 

 

(来源:福建综合频道《新闻启示录》)